視頻報道
相關文章
-
醫(yī)療機器人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應用:第一節(jié) 立體定向腦電圖置入術
2023-04-19
-
做夢會影響睡眠質量嗎?你的睡眠時長是什么?
睡覺對于人類來說,就像呼吸、吃飯、喝水一樣必不可少,每個人生命中的1/3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。 可由于人們2022-01-29
-
我的大腳趾怎么越來越歪?
文源:北京114預約掛號微信公眾號 作者 | 首都醫(yī)科大學三博腦科醫(yī)院 顧柯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“拇外翻”的情況,不2021-05-18
-
腦子真的可能會“進水”?
“腦子進水”常被用來調侃頭腦有問題、辦事糊涂,作為一句口頭語,少說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,最早見于隋代《啟2021-03-23
-
開顱手術就是“打開人的天靈蓋”?我懷疑你是個古代人
2021-02-10
小兒腦癱的六種康復訓練方法
2018-09-05 17:21 作者:三博腦科醫(yī)院
(昆明三博腦科醫(yī)院供稿)小兒腦癱是小兒常見的疾病之一,嚴重地影響了兒童的身心發(fā)育,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,極有可能造成患兒終身殘疾,將給孩子造成極大的痛苦,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。腦性癱瘓患兒常由于較廣泛的腦損傷引起,所以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者較為常見。例如,25—80%的患兒伴有智力低下;25—50%的患兒合并癲病等。
那么,小兒腦癱具體有哪些類型?如何進行康復訓練?

小兒腦癱的類型
1、手足徐動型:
常常表現為四肢、頭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蟲樣”不自主運動。緊張、興奮時加重,安靜時減輕,入睡后多動消失。多動癥狀在進行有意識的動作時尤為明顯,如取拿物品時不能順利接觸該物品,而是上肢高舉或伸向后方,搖動,全身用力、面部肌肉活動增多,表情怪異。協同運動能力極差。由于顏面肌肉、舌肌及發(fā)聲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語言障礙。
2、痙攣型:
腦癱患兒大多數屬于這種類型的,也是為常見的臨床類型?;純弘p大腿外展困難,膝部屈曲不易伸直,腓腸肌收縮而致跟腱攣縮。豎立抱起時兩下肢伸直、內收并內旋,兩腿交又呈剪刀狀。行走時呈剪刀狀”痙攣性癱瘓步態(tài),足尖著地。上肢表現為肘、腕關節(jié)屈曲。
3、共濟失調型:
這種類型較少見,主要表現為小腦病變體征,常見眼球震顫,辨距不良,步態(tài)不穩(wěn)、搖晃及意向性震顫等。肌張力偏低,腱反射不亢進。
4、其他類型:
(1)強直型:主要表現為鉛管樣或齒輪狀肌張力增高等錐體外系癥狀,腱反射不亢進。
(2)肌張力低下型:表現為肌張力低下,但腱反射存在或亢進。
(3)震顫型:表現為靜止性震顫,與錐體外系受累有關。

小兒腦癱康復訓練
1、翻身訓練:
讓患兒體會側臥位的感覺,這也是誘導孩子翻身的一個模式,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。
2、智力訓練:
康復訓練的終目的是讓腦癱孩子與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,避免心理障礙。
3、坐起訓練:
通過單手提拉和支撐進行坐起的訓練。
4、爬行訓練:
爬行運動是直立運動的基礎,腦癱患兒進行爬行訓練,不僅能改善上下肢的運動功能,而且可使患兒的上下肢動作變得協調,運動和姿勢顯得更對稱。爬行訓練的基本條件是患兒在俯臥位時可抬頭,以及在患兒掌握了用雙上肢可負重的基礎上。
5、語言訓練:
語言治療要在嚴格的評定基礎上進行,常用訓練的方法:游戲療法,手勢符號的訓練,未學會語言符號患兒的訓練,語言符號,詞匯的擴大,詞句訓練,表達訓練。
6、抬頭訓練:
用手輕輕扶助頭部,讓孩子感受正確的體位。
7、頸部訓練:
讓孩子趴在床上,迫使孩子進行頸部肌肉的訓練。
8、肢體訓練:
進行肢體旋轉鍛煉,一只手放在肩膀上,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,向相反方向擰著持續(xù)壓迫。